• 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李明峰,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

    2001年6月,分别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温带草原中贝加尔针茅草原(Stipabaicalensis)、羊草草原(Leymuschinensis)、大针茅草原(Stipagrandis)及其相应的农垦和放牧地等0~100cm土体不同层次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温带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明显,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经28年农垦,使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未开垦的草原分别减少8.8%和14.8%,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31%和0.53%;0~10cm的表层土壤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100cm土体的2.9倍和1.9倍。11年围栏轮牧使羊草草原0~100cm土体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增加了50.0%和47.4%,平均每年分别增加4.55%和4.31%;30cm以下土层增加异常显著。自由放牧使大针茅草原土壤0~100cm土体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减少了4.88%和2.22%,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24%和0.11%;0~10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分别为0~100cm土体平均减少速率的3倍和1.7倍,10cm以下各土层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由放牧地对土壤表层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另外,选择适当的放牧强度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促进系统内的碳氮良性循环。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173 ] |[引用频次:140 ]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以甘肃省定西县为例

    李广,黄高宝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草地生产潜力增加96.49kg/hm2·a;相反,在降水减少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草地生产潜力减少5.06kg/hm2·a。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148 ] |[引用频次:41 ]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柳碧晗,郭继勋

    对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替代消费法、成果参照法等方法进行了经济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2.5337×108USD,单位面积价值为1294.74USD/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西部10个市县中通榆的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最大,为481.773×106USD;而白城最小,为22.528×106USD。还对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时间上的变化做了比较,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1.9976×108USD,变化率为-62.7%,年变化率为-1.274%。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133 ] |[引用频次:75 ]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贮藏时间对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杜利霞,李青丰,刘义

    对在室温下贮藏不同时间的17个牧草品种,用常规发芽方法进行了萌发及休眠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种子在2个月内基本解除休眠,但不耐贮藏,贮藏5年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只有羽茅;豆科牧草种子休眠期比禾本科长,且耐贮藏,贮藏10年的种子多数仍具有一定发芽能力;其它科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不同没有相应变化规律。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134 ]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Na_2CO_3胁迫对牧草苗期生长的影响

    苏慧,刘玉平,张继星,张永亮

    测定了Na2CO3胁迫下五种禾本科牧草苗期的植株存活率、生物量、生长胁迫指数等生长指标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五种牧草的存活率(浓度>0.5%)、鲜重与干重均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草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耐盐性强弱顺序是野大麦>披碱草>肥披碱草>老芒麦>无芒雀麦。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科尔沁沙地扁蓿豆生物量研究

    赵淑芬,孙启忠,韩建国,王育青

    扁蓿豆在科尔沁沙地生长良好,播种当年即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2800℃,生育期约130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4882.44kg/hm2,干草达6101.80kg/hm2,种子为516.26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9。再生性较好,但早利用比晚利用总产减少约40.18%。地下生物量较多,播种当年根系入土深度达80cm,第二年可达120cm,并分化出明显的粗根、中根、细根。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阅读次数:184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多枝赖草的组织培养

    葛荣朝,胡得全,张前林,赵宝存,赵茂林

    以多枝赖草种子为材料,在MS+3mg/L2,4-D+0.5mg/L激动素+3%蔗糖+0.5%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仍可保持分化潜力。在1/2MS+0.5mg/L6-BA+0.5mg/LIBA+3%蔗糖+0.5%琼脂培养基上光照培养后分化出丛生状绿芽,并大量生根,形成再生植株。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山丹新麦草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张秀丽,侯建华,云锦凤,米福贵,张利军

    用0.2%的秋水仙素分不同处理时间对二倍体新麦草萌动种子进行了染色体加倍,并对加倍后的植株在幼苗分蘖期进行了细胞学和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用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5h,诱导加倍的成功率最高,加倍植株均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混倍体;混倍体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均高于未加倍的二倍体植株。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试验研究

    王秉龙,赵萍,何俊彦,赵功强

    对两种苜蓿根瘤菌剂在苜蓿上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苜蓿鲜草产量,各处理三年总产鲜草较对照增产4.49~21.9t/hm2,增产率为3.3%~16.3%,其中以富思德苜蓿根瘤菌进行土壤接种增产效果最好。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阅读次数:144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Cu~(2+)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及饲草品质的影响

    刘明美,沈益新

    为探讨Cu2+污染对牧草生产的影响,盆栽研究了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及品质对Cu2+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对Cu2+反应敏感,Cu2+处理浓度>5mg/L时,株高、分蘖数及单株干物重急剧降低,生长显著受到抑制;Cu2+处理浓度>30mg/L时,单株干物重降低至对照的39.0%。多花黑麦草植株体内的Cu2+积累量显著增加,但Cu2+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Cu2+含量根>茎>叶,根中含量远远高于地上部。Cu2+处理浓度>50mg/L时,茎叶粗蛋白(CP)含量随处理浓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Cu2+处理浓度>50mg/L后,处理浓度提高导致饲草品质迅速下降。干物质量与CP含量的乘积,即CP养分产量在15mg/LCu2+处理浓度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到30mg/LCu2+处理浓度时则急剧降为对照的42.2%。综合考虑Cu2+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土壤溶液中Cu2+>30mg/L的污染土壤不宜进行多花黑麦草生产。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143 ]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乳酸菌复合添加剂糖分浓度对不同含水量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

    万里强,李向林

    给不同含水量的苜蓿分别添加不同糖分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论苜蓿含水量的高低,添加剂处理的pH值降幅要明显大于不加添加剂的处理;半干青贮(65.9%)和高水分青贮(72.1%)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的青贮pH值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未添加糖分)处理,且随着糖分浓度的增加青贮pH值降幅增大;而在低水分青贮(43.8%)条件下,添加糖分处理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不一致。根据牧草青贮综合评分原则,较高含水量(72.1%)与糖分浓度(15%)组合处理的苜蓿青贮效果最好,在试验的第7d、第20d和第30d其青贮综合评分均为最高,分别为26、28和25。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144 ] |[引用频次:44 ]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苜蓿叶蛋白产品利用研究进展

    王峰,刘振虎,卢欣石

    概括了苜蓿叶蛋白利用研究现状,包括提取方法、提取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归纳了叶蛋白的开发及利用价值,提出了目前我国苜蓿叶蛋白产品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阅读次数:121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多重理论视角重新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价值

    盖志毅

    过去对草原价值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家畜的饲草饲料功能上,近几年人们逐步认识到其生态功能,但都未从多重理论的高度全面、深刻的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是导致滥垦、过牧、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从多重理论视角如从自然资源稀缺、外部性、生物多样性、土地伦理、草原文化等方面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中间偃麦草蕴藏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构成及其来源,明确其染色体构成为E1E1E2E2XX(StSt)=EeEeEbEbStSt,详述了小麦黄矮病、锈病、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基因以及繁茂性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阅读次数:209 ]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草地生态建设

    林长存,祝廷成,杨允菲,王俊炜,刘利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草地占据了农牧交错带和绿洲-荒漠交错带,对人为活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因此在草地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草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建设人工草地,合理的对草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完善草地的生态建设,使草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变。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草畜平衡管理——以时间机制调控的思路

    李青丰,刘天明

    对现行的草畜平衡监测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北方草原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家畜需求间存在着明显季节性差异的特点,提出了按"草地资源限量,时间机制调节,经济杠杆制约"思路对草畜平衡制度进行改革的设想。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阅读次数:141 ] |[引用频次:58 ]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60)C_O-γ射线辐射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及POD同工酶的影响

    尹淑霞,王月华,周荣荣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爱神特(Accent)的干种子,观测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对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表明,辐射引起了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且不同剂量处理的种子后代植株在POD同工酶酶谱特征上有所不同。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107 ] |[引用频次:32 ]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西南区野生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陈永霞,张新全,杨春华,马啸,刘金平

    收集西南区不同居群有代表性的4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研究其生境特点及外部形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西南区扁穗牛鞭草野生资源丰富,在海拔40~1650m均有分布,能适应粘土、壤土、沙土、沙壤土等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居群外部形态变异大,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达46.73%,叶长、叶宽、茎直径、节间长和拉直高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叶色分为深绿、黄绿、灰绿3种,72%的材料能抽穗开花;聚类分析将西南区野生扁穗牛鞭草分为3大形态类型,即粗壮低矮型、高大直立型、纤细低矮型。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阅读次数:124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