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草原大文章

  • 内蒙古地区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何晨曦;白爽;赵霞;

    基于对内蒙古地区牧民的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牧民对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牧民对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持一般满意的态度,草畜平衡奖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牧民的文化程度、草场面积、草场退化程度、草场管护员是否起到作用、领取草畜平衡奖励是否方便和实施草畜平衡政策是否产生生态效益都对牧民的满意度评价产生了影响。

    2015年02期 v.37;No.20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41 ]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报告

  •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李文娇;王慧;赵建宁;皇甫超河;杨殿林;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置对照、1.5g/m2、3.0g/m2、5.0g/m2、10.0g/m2、15.0g/m2、20.0g/m2和30.0g/m2(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添加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活型功能群中,氮素和水分的添加显著增加了禾草类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减少了豆科类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在植物生态类型功能群中,氮素和水分的添加显著增加了中旱生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减少了旱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除受水分、养分添加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功能群自身特性、组成以及植物群落功能群间的相互作用制约。

    2015年02期 v.37;No.20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川西北地区老芒麦人工草地生长季种群数量和构件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杨树晶;郑群英;干友民;泽柏;王涛;

    为探讨老芒麦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在生长季设置对照(扣笼)、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放牧强度进行划区轮牧试验,采用对角线随机样方取样法对老芒麦种群数量特征和构件特征进行取样调查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老芒麦种群的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重要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下降;生长季内随着放牧月份的增加,老芒麦的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抛物线变化,盖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和重要值略有下降。老芒麦茎叶比在各放牧强度间变化不显著,叶片数、生殖枝数和叶面积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大显著下降;生长季内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在7月和8月显著大于其他月份,生殖枝数呈下降趋势,茎叶比9月最大。不放牧时老芒麦种群数量特征和构件特征表现最优,超过轻度(利用率50%)及以上放牧强度时显著影响老芒麦的生长发育,降低老芒麦的优势度。

    2015年02期 v.37;No.20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伊犁绢蒿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放牧干扰下的遗传多样性

    陈玉萍;李培英;孙宗玖;张延辉;

    为探明放牧干扰下伊犁绢蒿遗传适应机制,在利用正交设计优化伊犁绢蒿SRAP反应体系基础上,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放牧强度下伊犁绢蒿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绢蒿SRAP-PCR的20μl优化反应体系包括1.0mmol/L Mg2+、0.3mmol/L dNTP、0.75UTaq DNA聚合酶、0.45μmol/L引物和30ng模板DNA;19对引物的SRAP扩增共检测出195条清晰条带,其中17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69%;伊犁绢蒿种群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放牧后数值降低,随放牧强度增加种群内遗传一致度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4个放牧强度上伊犁绢蒿种群总遗传多样度(Ht)为0.2528,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201;不同放牧强度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40,表明伊犁绢蒿种群大部分(89.60%)遗传变异产生于种群内;种群基因流(Nm)为11.3175,表明种群间有基因交流;以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发现,首先轻牧与重牧聚为一类,然后与中牧聚为一类,随后4个种群聚在一起。

    2015年02期 v.37;No.20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阅读次数:20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时期放牧对典型草原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

    敖敦高娃;宝音陶格涛;

    基于草地适应性利用,采用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群落地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留茬高度10cm确定终牧期时,各放牧小区年度草地利用率在35.57%~54.79%之间。(2)以草地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为目标时,2区(放牧期为5月31日~6月12日、7月27日~8月13日)群落地上净生产力与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小区,说明这种轮牧时间的搭配为较好的牧草资源利用方式。(3)随着终牧时间的后移季末群落地上现存量逐渐减少,各小区季末主要功能群生物量有所差异。(4)再生长期(放牧间期),各小区均有较高的群落增长速率,即此时群落能够获得较高的地上现存量,其中2区(放牧间期为6月13日~7月26日)群落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小区。

    2015年02期 v.37;No.204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124 ]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甸始牧期种群特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王彦庆;李冰;牛壮;贺文骅;刘省勇;孙岩;崔国文;

    在小叶章草甸,以本地黄牛为试验动物,连续五年进行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试验,以不放牧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始牧期(5月15日)小叶章种群特征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小叶章的高度、盖度和干草产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重牧、中牧和轻牧的小叶章高度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22.95%、16.03%和7.54%,盖度分别降低了20.38%、12.25%和5.53%;干草产量分别降低47.35%、44.29%和35.81%;而小叶章密度在重牧区增加了3.02%,中牧和轻牧分别降低30.53%和36.34%。放牧年限对小叶章的株高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盖度和密度随放牧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小叶章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2015年02期 v.37;No.20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185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干旱胁迫下一氧化氮对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15%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的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 SNP显著增强了干旱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质膜H+-ATP酶活性,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谷胱甘肽、抗坏血酸、氨基酸、脯氨酸和Cl-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K+和Ca2+含量,缓解了燕麦幼苗生物量和含水量的下降,但对Na+含量影响不大。表明外源NO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渗透溶质积累和离子选择性吸收提高燕麦幼苗的耐旱性。

    2015年02期 v.37;No.20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212 ] |[引用频次:32 ]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不同苜蓿杂交组合F_1代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贾瑞;徐安凯;于洪柱;王多伽;

    以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系列与其他品种杂交后的9个苜蓿杂交组合F1代为对象,用Licor-6400光合测定仪在晴朗天气下测定苜蓿现蕾期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对光强和CO2的利用能力较强,潜在光合能力很大,但各组间各参数又有显著差异;各组合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均可用非直线双曲线模型来模拟;光合响应参数对比研究表明:组合Ⅳ、组合Ⅴ及组合Ⅱ有较大的光能利用范围,对光能的适应性较强;组合Ⅲ、组合Ⅸ、组合Ⅰ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是较耐荫组合,而组合Ⅷ和组合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属较耐阳组合;组合Ⅳ、组合Ⅴ、组合Ⅷ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大,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组合Ⅰ、组合Ⅷ、组合Ⅲ对CO2的利用能力较强。

    2015年02期 v.37;No.204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芒种内F_1杂交种的配制及杂种真实性的分子鉴定

    丁力;申方群;黄红梅;肖亮;易自力;蒋建雄;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记表现为显性,其中HAU72标记从C0344(♀)×A0420(♂)后代群体中鉴定出54株为真杂种,HAU384和HAU517标记则从A0420(♀)×C0344(♂)后代群体中分别鉴定出48株和47株为真杂种。尽管不同标记的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后代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均被至少一个标记鉴定为真实杂种。

    2015年02期 v.37;No.204 53-5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PEG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郭晋梅;刘娟;董宽虎;

    以野生型和栽培型白羊草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法对其种子萌发期吸水规律及耐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时的吸水过程分为吸胀阶段(0~8h)和萌动阶段(8~22h),之后种子进入萌发状态。干旱胁迫下,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均随PEG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PEG(-0.2Mpa)对种子萌发有引发作用,随着PEG浓度的继续升高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野生型白羊草种子比栽培型种子表现出更强的干旱耐受能力。

    2015年02期 v.37;No.20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阅读次数:182 ]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ISSR标记的老芒麦老化种子基因组DNA损伤的研究

    周国栋;李志勇;李鸿雁;扈顺;师文贵;刘磊;黄帆;

    从人工老化后的不同发芽率水平的老芒麦干种子中提取基因组DNA,检测表明其可用于老芒麦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ISSR标记分析表明,种子老化引起的老芒麦干种子基因组DNA分子片段的变化主要集中在750~2000bp和250~500bp范围,主要表现为DNA大分子片段的消失或颜色逐渐变浅,某些特异DNA片段出现,且其丢失和增加是随机的。

    2015年02期 v.37;No.20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阅读次数:19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疆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下苜蓿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张前兵;于磊;艾尼娃尔·艾合买提;鲁为华;张凡凡;

    为探讨新疆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苜蓿田间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运移的影响,在苜蓿生长第二年设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3个灌溉梯度,对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生长季内,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及灌水次数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呈波动式递减变化趋势。灌溉后垂直方向上0~40cm、水平方向上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且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湿润峰明显大于水平方向。苜蓿整个生育期随灌水量及收获茬次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下降。滴灌和漫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55~5.48kg/(mm·hm2)、3.21~3.81kg/(mm·hm2),与漫灌相比,滴灌方式总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2%~44%。当滴灌灌溉量为3000m3/hm2、漫灌为5250m3/hm2时,苜蓿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2015年02期 v.37;No.204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阅读次数:152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紫花苜蓿分层收获方法的分层刈割高度研究

    杨朝;苏德荣;

    以紫花苜蓿皇冠为试验材料,对比了以不同分层刈割高度收获的上、下两部分植株在生物量与营养物质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分层刈割高度收获的紫花苜蓿,得到的上部分植株比下部分植株叶茎比高,粗蛋白质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即上部分植株品质优于下部分。随着分层高度比的升高,上部分生物量减少,下部分生物量增加,分层收获得到的上、下两部分部分植株的叶茎比均升高,粗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即上、下两部分品质均变好。

    2015年02期 v.37;No.20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阅读次数:14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利用多时相Landsat8图像提取苜蓿人工草地信息

    任海娟;董建军;李晓媛;牛建明;张雪峰;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利用2013年5月5日至10月21日期间的16景Landsat8OLI和1景Pleiades遥感图像,研究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依据一年中苜蓿生长与生产动态变化特点,提出基于多时相Landsat8OLI遥感图像的NDVI加和法和NDVI差值加和法。非监督分类方法的提取精度最高(100%),NDVI差值加和法次之(94.55%),NDVI加和法最低(91.23%)。NDVI加和法会出现误判,不宜用于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非监督分类方法与NDVI差值加和法各有优势,只要依据多时相Landsat8OLI图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2015年02期 v.37;No.204 81-8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草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时空异质性

    李士美;谢高地;

    基于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矮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的有效水源涵养服务、潜在水源涵养服务和剩余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异质性。矮嵩草草甸0~40cm土层的平均有效水源涵养量、潜在水源涵养量和剩余水源涵养量分别为108.8mm、204.8mm和566.3mm,而金露梅灌丛则分别为227.7mm、328.0mm和641.4mm。不同层次的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潜在水源涵养量、剩余水源涵养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0~40cm水源涵养量与10~20cm水源涵养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而金露梅灌丛则与30~40cm土层的水源涵养量相关性最强。

    2015年02期 v.37;No.204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综述与专论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研究现状

    陈玫妃;曾辉;王钧;

    从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冻土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人为活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面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生态特征。在该领域研究中,前人已开始在小尺度采用植物进化学的角度解释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分再分配的作用,但是大尺度的研究不足;初步阐明了冻土季节性冻融的生态水文效应,但还缺少其与气候和地质相关的综合性分析;反映出青藏高原全球第三极土壤水分的地理分布的特殊性,但各个区域之间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尚未明确。综上,今后应综合植被类型、冻土环境、地质、气候条件以及人为活动影响,多层次多尺度研究土壤水分变化的过程,从而为研究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变化差异性和格局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02期 v.37;No.204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西藏草地有毒植物研究现状

    四朗玉珍;益西多吉;赵宝玉;吴金措姆;姚海朝;

    论述了西藏自治区草地有毒植物危害状况、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分析了主要有毒植物对草原畜牧业危害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指导西藏自治区草地有毒植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2期 v.37;No.20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阅读次数:126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简报

  •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杨合龙;孙宗玖;管光玉;陈玉萍;

    以新疆伊犁绢蒿属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对草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封育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在表层基本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封育9年均达到最高值;速效钾与速效磷均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且在封育6年达到最大值;全钾与全磷无明显变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呈现表聚现象,且土壤有机质与全量及速效养分相关性显著。

    2015年02期 v.37;No.20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234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覆盖秸秆和补播牧草对松嫩退化盐碱草地土壤盐离子含量的影响

    阎南南;崔国文;张茜;李景欣;

    在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pH 8.5)分别进行补播稗草(东饲1号和野大麦,同时分别覆盖0kg/m2、1kg/m2、1.5kg/m2、2kg/m2的粉碎玉米秸秆,以不覆盖秸秆+不补播牧草为对照,观测对下一年土壤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秸秆和补播牧草可以降低土壤Na+、Mg2+、HCO-3、SO2-4含量,增加土壤K+、Ca2+、Cl-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得到一定的改善。覆盖秸秆1.5kg/m2同时补播野大麦与对照(不覆盖秸秆+不补播牧草)相比,土壤Na+、HCO-3和SO2-4含量分别降低了29.57%、45.48%和33.57%,Ca2+含量增加了36.97%,K+含量增加了1.7倍,改良效果最明显。

    2015年02期 v.37;No.20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桂闽引象草对泌乳期娟姗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姚娜;滕少花;赖志强;赖大伟;易显凤;丘金花;邓素媛;

    为探索桂闽引象草在奶牛业生产中的饲用价值,试验选用泌乳期娟珊奶牛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由桂闽引象草及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成的日粮组合,试验期90d。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饲喂娟珊奶牛效果明显,产奶量较试验前提高了5.4%,平均日产奶量为11.65kg/头。乳脂率、乳蛋白以及乳总固体物质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用桂闽引象草饲喂娟姗奶牛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

    2015年02期 v.37;No.20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阅读次数:149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