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草原大文章

  • 中国草原问题及其治理

    韦惠兰;祁应军;

    围绕草地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探讨了具有开放获取属性的草地资源可能产生的"租值耗散"问题。中国草原牧区推行家庭承包以后,以家庭为单位的草场承包经营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草原植被退化和新的草原治理困境——"围栏陷阱",这不仅产生了新的制度成本,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生态外部性问题,这些现象说明,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使用者的不确定特征等使得不能将解决草地资源的"租值耗散"问题简单化。研究结果认为,中国草原治理应该是在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和确保牧民草场收益权排他性的基础上,由牧民自己选择灵活的"组合方式",以社区为载体来经营草场,政府应该提倡和鼓励以联户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

    2016年03期 v.38;No.21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132 ]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报告

  • 日本结缕草ZjAD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滕珂;李俊;张兰;郭蔚尔;许立新;晁跃辉;

    采用RACE技术从日本结缕草中克隆出1个乙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ZjADH(GenBank登录号为KT596065)。ZjADH与甘蔗、美洲蒺藜草和沟叶结缕草等ADH基因同源性均在90%以上,进化分析表明其与沟叶结缕草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jADH定位于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ZjADH在日本结缕草根中表达量最高,ZjADH可响应ABA、MeJA和SA的诱导,在低温、干旱和高盐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03期 v.38;No.211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5K]
    [阅读次数:192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_1幼穗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云玲格;李造哲;马青枝;谢菲;李月强;

    以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_1幼穗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等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以MS为基本培养基+3mg/L 2,4-D较好;外植体在MS+3mg/L 2,4-D+30g/L蔗糖+7g/L琼脂的诱导培养基上经过20d培养,小穗愈伤组织诱导率达28.3%;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MS+1mg/L 6-BA+1mg/L NAA+30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分化率达78%;生根培养基以1/2MS+0.5mg/L IBA+0.5mg/L NAA+蔗糖+7g/L琼脂为最佳,生根率可达86.7%,移栽后成活率可达100%。

    2016年03期 v.38;No.21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阅读次数:158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水分胁迫对老芒麦种质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清洋;李志勇;李鸿雁;王成海;李俊;

    采用盆栽控水和PEG两种水分胁迫处理方法,对老芒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梯度胁迫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9份老芒麦的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加剧,老芒麦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幼苗叶片中SOD活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对含水量则不断下降;20%PEG浓度为合适的萌发期筛选浓度,根据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9份老芒麦材料水分胁迫综合评价由强到弱依次为E05、E06、E04、E03、E08、E02、E07、E09、E01。

    2016年03期 v.38;No.211 19-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阅读次数:188 ]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南荻种质农艺及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杨塞;肖亮;王钻;易自力;

    对30份不同来源南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叶茎比、茎壁厚、株高、节数、最大节长、茎粗、单株重、分枝数和分蘖数)和6个品质性状(含水量、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热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南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15%~75.02%;(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因子解释了88.68%的变异源,第1主成分因子载荷最高的性状是株高、分蘖数、茎粗,说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是南荻的主要变异来源;(3)聚类分析表明,30份南荻种质可划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由8份来自洞庭湖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Ⅱ类群由14份来自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Ⅲ类群由8份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4)通过主成分的综合线性模型对30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来自湖南澧县(编号B0634)种质综合评分最高,为2.778。

    2016年03期 v.38;No.211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199 ]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分析

    班骞;黄琳凯;张新全;

    以30份苦荬菜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11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三级生殖枝数变异幅度最大(38.04%),生殖枝高度和小花数次之,叶长变异幅度最小(11.87%),不同类型间以野生材料变异幅度最大(46.37%);(2)苦荬菜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又宽的苦荬菜其茎秆粗壮,植株高大,花序长,二级和三级生殖枝数多;(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组,第1组与第2组属于叶匍匐型,第3组属于中等宽叶直立型,第4组属于阔叶直立型;(4)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4%,不同材料间差异来源主要是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小花数。

    2016年03期 v.38;No.211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阅读次数:17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古浪县草原区植被盖度及生产力评价

    俞慧云;陈本建;俞联平;

    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1991、2001、2006、2013和2014年度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平均湿润度、≥0℃积温以及高程、坡度、坡向等指标和参数,采用决策树分类、像元二分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古浪县天然草原资源、境内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等草原区的植被盖度(FVC)及生产力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总草原面积22.41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占1.68%、1.66%、32.55%、24.02%和40.08%。正常年景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植被盖度以Ⅲ级(40%≤FVC<60%)为主,雨量充沛年份向Ⅱ级(60%≤FVC<80%)过渡,且近10年FVC整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古浪县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042.70kg/hm2和909.34kg/hm2,均以500~1000kg/hm2鲜草产量草地所占面积较大,分别占各自草原面积的50.01%和66.32%,其次为1000~1500kg/hm2草地,分别占各自草原面积的41.87%和19.84%。全县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分别可承载3.65和3.91万个羊单位。

    2016年03期 v.38;No.211 42-4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阅读次数:138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天然草地分类的Bayes判别分析法

    文畅平;白银涌;曾娟娟;苏伟;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天然草地的生态状况、可再生产能力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植被覆盖度、可食风干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地可利用面积系数、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和羊单位需草地面积6个参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了天然草地分类的Bayes判别分析法。将天然草地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和低山地草甸类3个类别,并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31个天然草地为样本(其中18个为训练样本),以Bayes线性函数值和后验概率对样本所归属的总体进行识别,将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以回代误判率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天然草地间的资源属性,对训练样本的回代误判率为0;对另外13个天然草地样本的分类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集对分析法、SOFM神经网络法以及突变级数法等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2016年03期 v.38;No.21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154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长季初刈割时间对羊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宋彦涛;周道玮;于洋;李强;乌云娜;

    为了研究不同刈割起始时间对羊草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在我国东北松嫩草地开展了刈割控制实验。刈割起始时间间隔为10d,留茬高度2cm。结果表明:生长季初不同时间刈割对松嫩草地羊草群落特征有显著的影响。5月下旬之前刈割,为家畜提供高品质饲草的同时,对再生羊草种群和群落的产量和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进入6月后进行刈割不利于羊草再生,降低了羊草在群落中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群落组成中一年生杂草比例增加,饲草质量降低,不利于草地健康维持。但生长季初不同时间刈割,对群落功能群丰富度都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对于羊草占绝对优势的松嫩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干扰的响应更敏感,在草地管理中应更关注物种丰富度而非功能群丰富度。

    2016年03期 v.38;No.21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阅读次数:177 ]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牧区雪灾灾情分析——以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典型地区为例

    白海花;侯向阳;毕力格;包玉龙;

    利用2012年10~12月和2013年1~4月冬春季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典型地区的气象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对研究区不同地区的最低气温、雪灾等级、雪灾承灾体和受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12~2013年冬春季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雪灾等级巴彦德勒格尔和巴彦属轻灾区,太仆寺、正蓝、苏赫巴托和巴特瑙劳布属中灾区,锡林浩特、阿巴嘎和西乌珠穆沁属重灾区;承灾体暴露性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蒙古国地区要强于中国地区,其承灾体暴露性强,基础设施防灾抗灾性能低,受灾主要是牲畜死亡和掉羔,而中国地区主要是牲畜死亡、掉羔和草料费用增加,特别是草料费用增加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蒙古国游牧地区气温低的地区灾情较重,中国定居地区灾损南部旗县重于北部旗县。

    2016年03期 v.38;No.211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覆雪厚度对不同苜蓿品种越冬率及产草量的影响

    岳亚飞;王旭哲;张凡凡;鲁为华;马春晖;

    选择秋眠级为2级的皇后(Alfaqueen)、5级的巨能551(Magna551)、8级的WL525HQ和10级的赛迪10(Sardi10)紫花苜蓿,设定0、10和15cm 3个覆雪厚度处理,通过动态观测紫花苜蓿冠层处及田间土层(1~10cm)的温度变化,测定其越冬率、分枝数和产草量。结果表明,无积雪覆盖时秋眠型(2级的皇后)和半秋眠型(5级的巨能551)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分别为64%和59%,而非秋眠型(8级的WL525HQ和10级的赛迪10)紫花苜蓿品种全部死亡。覆雪厚度10cm即可以保证除赛迪10(秋眠10级)外的苜蓿安全越冬,且越冬率均在90%以上;随着覆雪厚度的增加,积雪对紫花苜蓿冠层温度及根颈下土层温度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及产草量(P<0.05)。综合评价认为,无论在有无覆雪的条件下,半秋眠型(5级的巨能551)紫花苜蓿都表现出良好的越冬率及产草量,适宜在石河子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2016年03期 v.38;No.211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阅读次数:204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

    李永强;焦树英;张佳楠;贾继文;解璐晗;姚瑶;

    在建筑复垦地上种植紫花苜蓿,连续5年进行土壤分层(0~10cm、10~20cm、20~30cm)取样,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生物改土效果和土壤碳固存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养分在种植苜蓿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植第二年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达0.73g/kg,高于种植前43.1%,且表层0~10cm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0~10cm层在种植第三年显著增加(P<0.05),全钾在种植苜蓿期间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中碱解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速效钾和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二者分别在第三年和第二年达到高峰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在种植苜蓿第四年显著增加(P<0.05),其中表层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有机碳)和59.3%(有机碳密度);表层土壤大颗粒趋于细化,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没有明显变化,种植紫花苜蓿四到五年可以显著改善复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

    2016年03期 v.38;No.211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阅读次数:169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苜蓿炭疽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马甲强;袁庆华;王瑜;苗丽宏;辛宝宝;

    对10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抑菌筛选和田间防效试验以筛选高效防治苜蓿炭疽病的药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8%吡唑醚菌酯、98.1%多菌灵、97.7%咪鲜胺和98%嘧菌酯对苜蓿炭疽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均小于1mg/L,其中98%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2077mg/L。盆栽试验表明,98%吡唑醚菌酯对苜蓿炭疽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1.0757mg/L;12种混配组合中,除1种混配组合为相加作用,其余均为增效作用。田间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150g/hm2)、25%咪鲜胺(150g/hm2)与50%多菌灵(300g/hm2)混配剂和50%多菌灵(300g/hm2)防效较好,分别达78.87%、73.86%和67.85%,与对照相比,增产分别达58.70%、59.42%和51.14%。从防治和增产效果综合考虑,25%吡唑醚菌酯、50%多菌灵及25%咪鲜胺与50%多菌灵混配剂是较好的防治剂。

    2016年03期 v.38;No.211 84-9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177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晋北农牧交错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营养成分比较

    高月平;董宽虎;

    为研究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区的表现性能,选用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小区栽培试验,于第二年不同时期刈割两茬,风干后对其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茬次不同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茬次同一品种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区别但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不是很大;先行者、WL-319HQ、金皇后与其他品种相比更适宜在该区域种植推广。

    2016年03期 v.38;No.21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桂闽引象草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姚娜;赖志强;滕少花;易显凤;李创举;

    为了探索桂闽引象草在肉鹅生产中的饲用价值,本文以合浦狮头鹅为研究对象,以桂闽引象草作为青饲料源,王草作为对照品种,研究了饲喂桂闽引象草对肉鹅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在同等饲喂条件下,肉鹅采食量大于对照品种,平均日增重达51.45±3.49g/只,较对照增加了13.36%;料重比为4.93±0.35%,比对照组少耗料19.47%(P<0.05)。由此可见,饲喂桂闽引象草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03期 v.38;No.211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16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综述与专论

  • 调控黄酮合成的主要MYB转录因子及其在苜蓿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宋晓云;庞永珍;吴然然;郑广顺;高洪文;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缩合单宁(也称原花色素)含量是紫花苜蓿的重要品质性状,尽管黄酮化合物的合成、调控及其应用一直是植物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焦点,但黄酮化合物特别是缩合单宁的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通过对模式植物中调控黄酮化合物合成的主要MYB型转录因子进行概述,特别是对苜蓿中参与缩合单宁调控的MYB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全面了解MYB转录因子调控黄酮化合物合成的机制,并为利用转录因子改良植物特别是苜蓿的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2016年03期 v.38;No.21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阅读次数:13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简报

  • 沙埋华北驼绒藜根颈漂移现象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冯玉科;张力君;陈海厅;范伟;

    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农场设置人工土丘,分为0°坡区和14°坡区,两区各移植30株华北驼绒藜,移植植株生长1年后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根颈存在漂移现象,坡区植株主茎基部被沙埋后在初始根颈之上的茎部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即发生了根颈向上漂移现象。随着埋沙厚度的增加,根颈可逐级上移,最大上移幅度7.3cm。沙埋促进了华北驼绒藜植株地上部的加速生长。

    2016年03期 v.38;No.21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阅读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长调节剂对毛叶苕子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景宇鹏;段玉;张君;王博;

    以"蒙苕一号"毛叶苕子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4年在内蒙古武川县研究了喷施3种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矮壮素和缩节胺)对毛叶苕子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长调节剂抑制了毛叶苕子生长,降低了鲜草产量;显著增加了毛叶苕子单株结荚数(P<0.05),以喷施矮壮素2次单株结荚数最多,平均每株72.7个;显著增加了毛叶苕子种子产量(P<0.05),以喷施矮壮素2次种子产量最高,其中喷施多效唑种子产量增加了24.3%,喷施矮壮素种子产量增加了20.8%~27.0%,喷施缩节胺种子产量增加了10.5%~15.6%。

    2016年03期 v.38;No.211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

    李永强;焦树英;赵萌莉;韩国栋;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及制定合理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貌特征显著不同,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撂荒23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1.81,显著高于其他撂荒年限样地(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其他多样性指数并未体现随撂荒年限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规律;β多样性指数随撂荒年限的增大而减小,撂荒时间越长,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越高,撂荒23年样地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达到51.88;撂荒年限的增加使草甸草原撂荒地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

    2016年03期 v.38;No.211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209 ]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